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
文章主題:時間管理
兒童的生活教育一時間管理 崔老師
標題:孩子的自我管理,從看時鐘開始
東方的中庸曾說;『凡事豫則立,不豫則廢』。
西方哲人曾說:所謂『貧窮』,莫過於是浪費和懶惰。
一切事情都需要花時間來完成,人生就是時間的軌跡所累積起來的。我們生活在亙古的時空裡,天體運行,時間是恆常不息的。所以,自然長存的『時間』,便成了最易讓人們忽視而浪費掉的寶貴資源。
一年之際在於春,一日之際在於晨。迎接快樂的晨光,源自於有良好的生活作息。就兒童日常生活訓練而言,首先就從迎接一天的開始,就必須要有良好的起床習慣,其是使人充滿精神及保有愉悅心情的一天的開始。也是孩子所必需要保持的生活習慣和態度:
首先,按時起床,不賴床:可依照孩子喜歡的音樂或起床號,甚至制定家庭生活公約,全家人一起來實踐。
其次,摺疊寢具,保持寢室整潔:可依照孩子的年齡,規定其能力的責任範圍,尤其培養其生活自理的能力。
再則依序更換睡衣並收拾歸放定位。及會主動向家人道早安。
最後是盥洗如廁:確實徹底漱洗不偷懶,會將毛巾洗淨扭乾,展開掛置,便後有沖淨馬桶的良好衛生習慣。
孩子的懶床幾乎是天性使然,例行的盥洗,也是馬虎了事。父母應由自身做起,按時晨起,撥放起床號的世界名曲或是孩子指定的喜歡音樂,在晨曦中拉開一天的序幕。繼而整理寢具,換下睡衣,整齊歸放定位。換上制服或居家便服,並向父母快樂的道早安,父母應予同樣的回應,尤其開始時要持之以恆的率先向孩子問候道早安,甚至予以親切的擁抱!在家人快樂的互道早安的氣氛中開始,必能使整個屋內,洋溢著幸福和充滿著活力朝氣的一天。
在梳洗及上玩廁所後,參與家人共同幫忙的將早餐擺放在餐桌上,父母應主動邀請孩子一起進行和完成。
有了活力充實的早晨,整天的生活節奏,自然按部就班、井然有序起來!
曾經有一個關於「時間管理」課程上的故事,老師指著裝滿不同形狀大石頭的玻璃缸,便問學生:「這個玻璃缸還能再放進任何東西嗎?」學生毫不猶豫地回答「放不下」!之後,老師便將一桶的碎石頭魚貫而下的倒進了玻璃缸。爾後,老師又問了學生:「現在這個玻璃缸,還能再放進任何東西嗎?」學生仍然一如初衷地回答「放不下」!最後,老師不但倒進了一桶子的細沙,甚至又灌進了一桶子的水!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時間雖如白駒過隙般的快速流逝,但也能在你不經意的時候,輕易地從指縫中悄悄溜走。
所謂大塊的時間如天際帷幕;零碎的時間如閃亮星星。有人說:忙人時間最多,閒人散漫錯過。菜根談中醒世勵志的一句話說到:「忙裡悠閒,閒時吃緊!」在在說明了擅用時間的重要性。
花而謝了會再開,光陰過了不再來;有錢可買大時鐘,卻買不到一秒鐘。讓孩子從小了解到少年易老學難成,一寸光陰不可輕的道理。所謂時間滴答過,分秒要把握;人生很可貴,不能無所謂。
孩子能有效的完成自己的本分工作之後,自然養成其正常的作息時間,進而培養孩子有控制和歸劃時間的能力。孩子有效的自我時間管理,便能將自己的生活作息有條理而不紊亂,處之泰然。凡事不急不徐,可得心應手,事有成效,信心倍增,遊刃有餘,皆源自於充分的緩衝時間。反之,推拖延宕,迫在眉睫的時候,便急紡無好紗,吃緊弄破碗!養成急就章的性格,皆因時間的掌控失當。
所以,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,按時且快樂的起床作息,確實是孩子對時間關念養成的「關鍵時刻」!而且守時、準時的觀念,也是人際互動的第一準則,因為「準時」觀念就是最便宜的信用來源哦!
總之,時間是比以前少了,但時間的價值卻也比以前高了!
文章類別及來源:生活態度 / 中山國小
最差      最好 
把這篇文章欣賞寄給您的朋友
寄件者姓名:
寄件者信箱:
收件者信箱:
程式來源: 比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