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文章主題:請把課本關起來 |
與我結過師生緣的朋友都知道,我訂了一條蠻有意思的教室規則──「請把課本關起來!」
為什麼要訂這條教室規則呢?君豈不見每當老師問問題時,一般學生常會有那些共同的反應?
「許多同學會把頭低下來!」「沒錯,但是他們為什麼要低頭呢?」「因為他們怕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。」「你的觀察及推論都很正確,但是除了低頭外,還有沒有其他共同的反應呢?」「許多同學會猛翻課本。」另一位同學接著回答。「沒錯,請問這個反應又代表什麼意思呢?」「他想趕快找到答案。」「對,但是他在找誰的答案呢?」咦?!這是什麼怪問題,許多同學默然沈思。
「就算他從課本上找到答案了,請問這到底是誰的答案呢?」乾脆問的明白一點!
「作者的答案!」他們終於開悟了。「請問我們一輩子都要靠別人的答案活下去嗎?」許多同學輕輕的搖頭……。
「那麼碰到問題時,我們為什麼要馬上翻課本呢?我們為什麼不先給自己一個探索與思考的機會呢?」
興奮的眼神開始在那些認同這種想法的同學眼中閃耀。打鐵趁熱,我要趕快把握機會,重新為他們打下樂在學習的堅實基礎。
「請問你們現在跟誰學習呢?」「老師!」「這是我的榮幸,那麼我又跟誰學習呢?」「老師的老師。」
「那就是你們的師祖囉!請問你們的師祖又跟誰學習呢?如果你們將這個問題一直追溯回去,那麼最後我們一定會發現無論任何學問的源頭,其實都有一位沒有老師的原創者,這位大師就是一般人所尊稱的開山祖師,對不對?」同學漸漸地瞭悟,慢慢地點頭…
「請問開山祖師當時有沒有書呢?」「當然沒有囉!」「既然開山祖師沒有書可以查答案,那麼請想一想他是如何學會的呢?」「他就是無師自通的嘛!」學生有點不耐煩了。「這才是真正有趣的地方,如果開山祖師無書可靠,那請問他到底是靠什麼才無師自通的呢?」我仍鍥而不捨。「老師,我想他是靠自己的好奇與思考。」「好極了,如果任何學問都起源於好奇和思考,那麼好奇和思考豈不才是打開智慧寶庫最可靠的鑰匙嗎?」許多學生點頭認同。
「所以,在這門課中我想邀請大家把課本關起來,讓自己多享受一點自我摸索與思考的樂趣,好不好?」「好!」回應的共鳴聲還真不小,這群學生真的太可愛了。
「老師,既然要用這種方式學習,那麼還需要課本作什麼?」坐在窗邊似乎一直置身事外的一位同學居然放炮了。「沒錯,一位會思考的人為何還需要課本呢?這真是一個好問題,我們不妨一起來想一想其中的奧妙!」
「老師!中國人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,也許課本可以幫助我們補強思慮不週之處。」「好極了,所以思考後再與書本印證,就可以讓我們的思考更嚴謹也更成熟,而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其他需要課本的理由呢?」
「老師,我想課本有時也可以加強我們獨自探索未知的信心。」「能否請您再講的更清楚一點?」「在思索的過程中除了好奇,我自己也常會有一些不確定的不安感,而如果事後看書才發現自己的思維居然與作者十分接近,那麼潛在的不安感就會逐漸消失,相對地,面對未知的信心和勇氣就會逐漸增加了。」回應他意見的是滿堂的喝采。
「漂亮!所以思考之後再來看書不但可以讓自己思緒更週延,也可以讓我們油然而生『舜何人也?予何人也?有為者亦若是』的萬丈雄心,這豈不就是我們仍然需要課本的另一個理由嗎?」同學們頻頻點頭,眼看已是可以建立共識的大好時機,當然要好好把握……。
「所以從今以後,我們不要再讓課本來滅自己威風,而是要在思考之後,讓課本來長自己志氣。但是,為了讓自己的思考能與課本中的智慧相互輝映,我想和大家一起約定一條教室規則───。」我反身在黑板上寫下:
「請把課本關起來,請把頭腦打開。」學生們唸著這條規則並歡喜地回應,我則在一旁為他們更勇於面對未知而歡欣。
文章類別及來源:教育省思 / 網路轉載 |
|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