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資料
《讓祖父不再模糊的烘托法》
佛地魔出場的時候,JK羅琳讓食死人露出害怕的表情,「烘托」出佛地魔比食死人更可怕.....

《讓祖父不再模糊的烘托法》國語日報 寫作力 1/7 2016

「老師,我對祖父的印象非常模糊,因為在我3歲時他就中風了,現在他每天癱坐在輪椅上,口齒不清,一身藥味,我要怎麼寫他?」前幾年讀了龍應台的《大江大海》,深受感動,於是辦了一個「我家的大江大海」徵文比賽,希望學生書寫自己的祖父母,一位學生提出他的困擾,我急中生智:

「用烘托法,側面烘托法!」

「蛤?甚麼是側面烘托法?」

「烘托法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,是烘雲托月的簡稱。中國畫在畫雲和月時,不用在白色的渲紙上畫白色,而是藉由側面顏色的烘染,襯托出白雲與月亮。而利用烘托法寫作,就是不講主體,只用旁人的觀點來烘托主體。例如漢樂府《陌上桑》:『行者見羅敷,下擔捋髭須。少年見羅敷,脫帽著帩頭。耕者忘其犁,鋤者忘其鋤。』沒有一字寫羅敷,卻讓我們強烈感受到羅敷的美貌。」

「老師講的很像哈利波特中佛地魔出場的時候,連食死人也露出害怕的表情,讓我一下子就知道他是個厲害的角色。」

「例子舉的好,其實這是取法希區考克的電影手法。文字中烘托法用的最好的,要算是阿城的『棋王』,和金庸的小說了。」

「好像是耶,記得國中的時候看《笑傲江湖》時,金庸把岳不群寫得很厲害,但等到令狐沖打敗岳不群時,才知道令狐沖更厲害。」

「是啊,所以有人說,會寫武俠小說的,不僅是對第一高手的描寫,更重要的,是對武林二、三流高手的刻畫。」

「所以我可以不用直接寫祖父,只寫他人和祖父的關係,就可以讓別人清楚認識我祖父?」

「沒錯,回家趕快問問長輩,就可以得到完整的『烘托』了。」

隔了一個週末後,學生堆滿笑意走進辦公室:「老師,我祖父是英雄,真正的英雄!」我連忙打開檔案:

「從我有意識以來,祖父就是一個癱坐在輪椅上,口齒不清的中風老人。對他的過去,我非常的模糊,但是每次過年時,老家前總會停幾台黑頭車,然後走下幾位穿著稱頭的客人,他們會握著祖父的手,不斷的說謝謝,然後離開前,90度鞠躬五秒鐘,讓我心裡隱隱約約,覺得祖父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……最近因為學校的作業要寫祖父,我決定要問問祖母,想了解這些人的來歷。原來好久以前的過年前夕,祖父到朋友家討債,結果看見他們幾個小孩子只吃醬油拌飯當一餐,祖父一時心軟,忘了來的目的,把口袋的錢全掏給他們,結果回來被祖母念了一頓……還有,祖父知道有一個鄰村小孩,會到小吃店的垃圾桶找食物,給工作受傷的父親吃,就會要祖母多煮一點,然後將完整的餐點偷偷摸摸放在垃圾桶裡,結果這個小孩知道了,長大成功後,每年都會來拜年……」

我讀著讀著,突然好想抱抱學生的祖父。「你祖父心腸好好!」

「真的,祖母告訴我好多故事,我越聽越感動,就趕快把它給寫下來。」

「對了,你說祖父口齒不清,那他的聽力還好嗎?」

「聽力?聽力好像還可以耶。」

「那你回家念這一篇文章給你祖父聽。」

「不要啦,很丟臉耶。」

但在我「恩威並施」下,學生真的去做了。

「老師,我念文章時,祖父很認真點頭,有時看著遠方,好像想起很多過去的事,等到我唸完後,他眼睛濕濕的,我趕快拿衛生紙替他擦,突然覺得他不再那麼臭,然後我做了一個動作……」

「甚麼動作?」

「我抱著祖父,然後說:『阿公,你好偉大!』」

「哇!現在祖父的形象還會模糊嗎?」

「不模糊了,那五秒鐘90度的鞠躬禮,『烘托』出一個很具體、很偉大的祖父呢!」

~國語日報 寫作力 1/7 2016

「烘托法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,是烘雲托月的簡稱。中國畫在畫雲和月時,不用在白色的渲紙上畫白色,而是藉由側面顏色的烘染,襯托出白雲與月亮。而利用烘托法寫作,就是不講主體,只用旁人的觀點來烘托主體。例如漢樂府《陌上桑》:『行者見羅敷,下擔捋髭須。少年見羅敷,脫帽著帩頭。耕者忘其犁,鋤者忘其鋤。』沒有一字寫羅敷,卻讓我們強烈感受到羅敷的美貌。」

PS.烘托法也常跟 平提側注法跟與剝筍法 互做比較

平提側注法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ermalink.php?id=254175541296639&story_fbid=447788425268682

層遞法(剝筍法)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ermalink.php?id=254175541296639&story_fbid=458423407538517

 
公佈人員:sjy
= 回上頁 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