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資料
多感常應覺有情
我們常說作家頭上有根感應天線,那天線是怎麼長出來的?

原來「感」與「應」互為因果,彼此牽引滋養……

《多感常應覺有情》 【國語日報 寫作力/感應力 0407】

「讀到你為台南寫的詩,深受感動,我是那位深深呼吸的中廣記者 ,感謝您做的一切,以及你的紀錄~」

看到FB上的私訊,又是一陣孟浪難平。

那日開車收聽中廣,輕柔的女聲正報導台南強震:「邱母與大兒子被救出,但次子、女兒不幸死亡……」突然,隱約聽到深深,深深的呼吸,我知道播音員正強忍淚水,努力保持她的新聞專業,但那一刻,我握方向盤的手,被她震動了。回到家中,拿出紙筆,填下了《台南 深呼吸 》:

這一夜 整座島嶼都是台南的天氣

永康是藏在胸口 說了會痛的祝福語……

在最冷的除夕 在眾神的懷裡

台南呵 我們陪你深呼吸

高中同學嘉亨很快譜了曲,放上網路後,電視媒體分享出去,想不到被那位播音員聽見了,證實那個午間的播音室,真的有一息深深的呼吸,隱忍,慎微,卻巨大到足以讓天地一霎俱寂,眾神屏息聆聽。我將那一刻的感動凝結為文字,那呼吸遂轉世為肺吶長風,流轉成音符,為眾生再一次深呼吸。

我感謝那位劉姓播音員,沒有她的善「感」,就沒有這首歌的回「應」。

對世間一切訊息的「感應」,似乎已成了我所有創作的伊始。一位詩人朋友曾說:「寫作者不能不善感,寫作的關鍵不在能力,而在一顆能與世界感應的心。就像這片泥地上的黃葉,在落地前,在空中十九次轉身,每次轉身,都有不同的惴想:他會憶起身世新綠時,春陽初吻的暖意;會懷念年華正盛時,夏雨淋浴的沁涼;還會在第一根葉脈斷裂時;倒數生命最後的秋涼。這片落葉在最後一次轉身前,瞥見其他落葉正化成春泥滋養大地,他知道下一刻迎接他的不是死亡,而是新生。他知道他的魂魄,還會溶入下一季的春雨,再次爬上枝頭,所以他在空中化成一道微笑的弧線,閉上眼,優雅的落地。真的,大千世界無物不可感,無事不可應。」

從輟筆二十年,到現在的日日筆耕的狀態,我慢慢能體會詩人的「開示」。原來「感」與「應」互為因果。「感動」是輸入input,「回應」是輸出output,彼此牽引滋養,就算沒有寫作習慣的人,一旦開始有感有應,頭上會長出天線,會感應到以前接收不到的訊息。

「我頭上長出天線了。」上週偕同另一位高中同學北元,到斗六高中演講時,他如是回應我。但三年前相遇時,他仍身陷囹圄。

「把你的故事寫出來吧!你的書寫,會成為生命教育最好的教材。」

「我不像你,出了書,當了作家,已經進入寫作狀態。況且我在鐵窗裡,寫給誰看?」

「就寫吧!你只要開始寫,頭上就會長出天線,接收到可化為文字的訊息。」

北元嘴巴硬,心動的手還是拿起筆了。他越寫越瞭解現實材料變成文字的邏輯。恢復自由身後,不到十四個月,竟已出版了兩本暢銷書。

「你現在是作家了喔!」

「同學,你不要取笑我了,但老實說,寫作真的讓我的心地更加柔軟,更能感應別人的心情。」北元出獄後,失去了以前律師的資格,但以法務代理人的身分重返職場後,順利完成中捷崩塌、與高雄氣爆罹難者的保險理賠。

「以前只會拿法律的大刀亂砍,總要開幾次庭才能解決一個案件,但現在多了善感的能力,一句問候『我能為你做點甚麼?』以情交情,常常就能打動保戶,坐下來圓滿達成協議。原來情理法中,情感才是最強大的力量。」

進入宗教狀態的北元,變的溫暖多情,臉部線條越來越柔和,「我覺得你長得越來越像慈眉善目的菩薩了耶!」我想到梵語Bodhi-Sattva「菩薩」,原來是「覺有情」的意思。

「沒那麼偉大啦,倒是那天去消防局林主秘家中探視時,想到我們兄弟倆的生命,竟然不約而同,都跟他們有連結時,覺得人間的情緣真是神奇。」

北元的感慨把我拉回一年半前,那晚用餐閱報,在報端看見林主秘的女兒,徒手挖土嗅聞,尋找父親殘骸,再也無法進食,晚上寤寐間,被湧動的文字潮濕了雙眼,遂和衣起身,讓忍不住的痛覺漫漶,流淌成一帙《聞你》:

我輕輕捧起每一顆泥

放在鼻前,問這一條叫做凱旋的路

是不是聞完整個港都

就可以拼湊出一個完整的你?

寫完後,詩行化作淚千行,一位電視主播一邊播誦,一邊痛哭失聲,第一次知道當文字的頻率對準了,眾生都會同感相應。幾天後在電視新聞,看見林主秘的告別式,司儀一字一句唸著這首詩,螢光幕前,文字如幡,我彷彿看見那位已化為天地正氣的消防官員,在生命最後一次轉身前,知曉下一刻迎接他的,不是死亡,而是新生無垢,魂魄清涼的天地,而那天地呵!是文字與精魂同感相應後,試著抵抗無情日月,最想留下的,有情天地……

 
公佈人員:sjy
= 回上頁 =